您的当前位置:>教育 > 正文

逃出大山、逆袭叩开北大“学门”的小保安,27年后怎样了

  • 2021-04-08 15:50: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隔27年,张俊成依然记得第一次在北大站岗的情景。那是5月末的一天,天气已有些炎热,他头戴大檐帽、身穿制服站上北大西门岗台。眼前,人流如织,一切都是新的。

此后的故事已尽人皆知。这个来自山西长治的小保安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专科,从保安逆袭为大学生,被称为“北大保安第一人”,也由此拉开了北大“保安天团”的序幕。

曾经光芒四射,此后的人生更加精彩。这位曾经的北大保安如今已在家乡从教二十余载,并创办了一所主要面向农村孩子的民办中职学校。他说:“北大给我播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逃出大山

出长治市区一路向北,直至上党盆地边缘,地势起伏,山路蜿蜒,约有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张俊成出生的地方——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土泉村。几十户人家聚居,房屋依山而建,多是土窑,耕地分散,少有收获。

在张俊成的记忆里,身上穿的永远是哥哥们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袖口和前襟油亮,鞋也露着脚趾头。早饭多是蒸几个山里摘的小野梨,午饭则是掺了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三和面”,炒菜时舍不得倒油,只用浸了油的布头在锅里刷一圈。

最难的时候,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父母只能厚着脸皮找邻居借米下锅。不知多少次,张俊成看到了母亲偷偷落下的泪水。

因为家贫,张俊成的几个哥哥姐姐先后失学,张俊成作为家中老小,是唯一读完初中的孩子。张俊成记得,初中每次交学费,自己都是先欠着。

既然这么难,为啥还要为难父母?张俊成初中毕业后便中断学业。看到在县城打工的哥哥烫头、穿喇叭裤,“洋气”极了,张俊成也有了打工的想法,但心疼老幺的母亲不同意,“长得还没灶台高,出去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就这样,张俊成只能留在家里帮着父母务农。20多年后,张俊成仍然觉得种地是“最苦的活”。

穷怕了,更是苦怕了,张俊成想逃出大山的心一天比一天迫切。软磨硬泡了两年多,母亲终于松了口。

走出大山这一年,张俊成17岁。表哥帮他在长治市区一家汽修厂找了一份冲压工的工作。工作得来不易,张俊成倍加珍惜,不仅分内活儿干得认真,遇上脏活累活也总抢着干。一次,有批急单需要加班,老工人们都不愿意干,张俊成二话不说顶了上去。

当了8个月的冲压工,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来长治招人,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张俊成报了名,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

张俊成入职前需要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训练,而训练成绩直接决定分配去向。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抱着这个信念,张俊成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别人练一小时,他便练上两个小时,别人看一遍书,他就看两遍。训练结束,他拿下了军事技能、业务知识、职业规范等多项考核第一,最终成绩在500多人里排名居首。

拿下第一,张俊成心知,分配去向不会太差。分配那天,大巴拉着学员们一路停靠,每停一站就会留下一些人,当车把张俊成和十几个学员一起留在北大时,张俊成意外极了:“想过会去好地方,没想到会是北大!”

奉职燕园

1994年,张俊成被分入北大,还被分到了北大地标性建筑、有着“北大第一门”之称的西门。在古朴的红色门柱旁上岗,张俊成总是站得笔直。不站岗的时候,他就找老兵请教业务。两个多月的试用期过去了,张俊成因为业务突出、工作认真被提拔为西门班班长。而在过去,从新兵到班长,少说也要大半年。

当班长后,张俊成干得越发起劲。他对队员说,北大是一流的学府,有一流的大师和学子,北大的保安也应该是一流的保安,而西门保安要成为一流中的一流。

一番琢磨后,张俊成和队友们决定借鉴天安门升旗仪式,也设一套交接岗仪式,要踢正步,齐敬礼,喊口号。经过紧张的练习,队员们终于把这套仪式练得整齐划一。每逢换岗,来往的师生和游客都会驻足观看、拍照,人群中有人竖起大拇指:“果然是北大,连保安都不一样!”

张俊成带领的西门保安岗赢得了北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1997年,西门岗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张俊成浸淫燕园日久,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也越来越强烈:“我要改变,我要学习。”但真正让他拿起书本,源于一次“暴击”。

一次,几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想进校,张俊成敬礼带比划地劝阻,对方却不明白什么意思,几番沟通不下,对方走到马路对面,齐齐竖起大拇指。这是在夸我吗?张俊成正疑惑着,对方的大拇指又齐齐倒了过来——那是在嘲笑。

张俊成既愤恨又委屈。他回到值班室,甩下帽子,解下皮带,给母亲打电话:“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天生就是种地的命。”母亲了解后反问:“你走时说要闯出个名堂,现在闯出来了吗?”母亲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辗转反侧一个晚上,张俊成下决心自学英语。第二天,他就买了两本英语书。白班站岗不能看,张俊成就在夜班无人时自学,还常常大声朗读词句。

一天夜里,一位女老师路过,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得知张俊成在学英语,女老师笑了:“好学是好事,可我听了几天,以为你说的是德语。”张俊成不好意思地笑了。此后好几天,女老师总会在遇到张俊成时帮他纠正发音。

一个多月后,女老师的电话打到了保安室,让张俊成到英语系。原来,这位老师是北大英语系的教授曹燕,她为张俊成办了两张免费的英语听课证,还特意让保卫处关照张俊成的学习。拿着听课证,张俊成的眼泪几乎要落下来。曹老师却说:“我不要你感动,要你行动。”

在曹老师鼓励下,张俊成知道通过自考也能上北大,于是动了考学的念头。文化底子薄,又要保证日常工作,张俊成的备考之路注定艰难。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主动申请连上夜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站岗外几乎都在看书刷题,真的是废寝忘食,体重在半年时间里掉了15斤。

时间久了,不少北大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爱学习的保安。东语系教授章学诚得知张俊成要上法律专业,帮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张俊成去旁听。西语系教授张玉书三天两头就来找张俊成遛弯儿,一路上给他讲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夕阳时分,未名湖畔,常常出现一老一少的身影。

功夫不负苦心人。张俊成半年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张俊成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了,他成了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校内组织和其他高校纷纷来请他做讲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他的照片还被印到北大的地图册上,很多人来到北大都特意找他合影、签名。

5年倏忽而过。1999年,张俊成的新婚妻子怀孕了,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自己也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决定离开:“北大已经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不管去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回乡任教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告别燕园,回到家乡。

干什么呢?张俊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因为有北大这段经历和法律专业大专学历,张俊成顺利入职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没过多久,他就心里痒痒,想上讲台。校长同意了:只要试讲通过评审,你就能上。

张俊成一番试讲,各位评审老师频频点头,最后一致通过。于是,他正式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教师。

当上老师,张俊成更觉责任重大,上每节课前,他都要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还会把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增加互动环节。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不久,张俊成又被安排当班主任。他接手的第一个班,是个公认的“刺头班”。如今已是老师的李风就曾是这个班的学生。他还记得,当时班里的成绩在全年级排最后,纪律也最难管,调皮捣蛋的特别多,迟到、抽烟更是常事。前任班主任一度放话:就是把太行山的沟都填平,这个班也带不好。

张俊成接手了这个谁也不愿意干的“填沟工程”。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张俊成干的第一件事,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他把家安在学校,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学生们早上6点集合跑操,他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吃饭时,他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一个桌上吃饭。学生上晚自习,他就拿本书坐在一旁。学生课间打球,他就陪打,有时还故意输几个球……

没事的时候,张俊成喜欢找学生聊天。李风还记得,从前的班主任从不会找学生聊天,学生也从不找老师,因此第一次被叫走时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没想到真的就是聊天,很平等的聊天,逐渐大家都很信任他,都很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

受到关注和肯定,有了希望和信心,这个曾经的“刺头班”逐渐脱胎换骨。上内务榜的宿舍越来越多,班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捣蛋出格的事也不再发生。毕业时,这个班逆袭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20年后回想这段经历,李风依然动情。“当时听到‘填沟’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被伤到了,大家都没有信心了。是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回乡四五年间,张俊成辗转多个学校,却始终未离开教育行业。他说,刚开始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干了,会有很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就觉得当老师有“瘾”,看到自己能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心底感到快乐。

张俊成记得,有个爱泡网吧的学生逃课,家长几乎找遍全市的网吧才找到,家长临走撂下狠话:“我们教育不了,要是老师也教育不了,就让他自生自灭吧。”送走学生父母已是深夜,张俊成带着还没吃饭的孩子进了小餐馆,一碗面下肚,孩子泪流满面。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再没去过网吧,3年后考上了大学。

很多时候,张俊成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如果没有北大经历,我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他说,“我最迷茫的时候,北大的老师们无私地帮助了我,拉了我一把,我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多拉别人一把。”

建校创业

在中职学校一干16年,张俊成对中职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很多理念和方法发挥不出来,张俊成便动了自己办校的念头。2015年,年近不惑的张俊成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走进位于长治市郊的校园,教室外墙都涂着迷彩色,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消费只能用卡,每天设40元最高消费。

张俊成说,学校里不少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学校就要尽可能把这个缺口补上,为此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90后”刘剑波曾是张俊成的学生,大专毕业后来校当老师。入职的时候,张俊成对他说:“把我带你的那种劲头拿出来带学生。”

在刘剑波看来,那种“劲头”,是用一种父亲的爱去做老师,严厉,更关爱。刘剑波也总在不自觉地学张俊成:坚持陪学生跑操,总是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不管多晚,都要陪着学生上晚自习;遇到学生犯错误,总会想想老师当初是怎么处理的……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把书读完,张俊成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厨挣钱,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我就是因为穷才失学,所以看到读不了书的学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读书不行,起码我看见了就是不行。”张俊成说。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学校开设有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

受教于北大,又从事了20多年的教育,张俊成对教育的理解也在变。

“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张俊成说。(本报记者吕梦琦、马晓媛、马志异、高剑飞)

推荐阅读

叶雕、汉服秀、古风原创曲 “00后”大学生眼中的传统文化什么样

近日,在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彩霞老师讲授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她布置了一份...

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 强监管让求职者信息不再“裸奔”

3月20日,一则求职简历被招聘者发布到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求职者郭女士于3月初通过...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应届生择业首要考虑因素是行业前景

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体制内就业成为不少应届生重点考虑的工作方向。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

践行“双师制”让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把“匠心匠艺”传承给学子

据《浙江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浙江宁波一职业学院举行了首批工匠导师聘任仪式。5名拿到聘任证书的工匠...

体育中考临近 冲刺备战:“轻”运动量 “重”心理

广州体育中考将于4月12日开考。今年广州体育中考除分值从60分提升至70分以外,以往的必考项目二选一,选...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在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亚洲在线网联系我们:8 86 239 5@qq.com Copyright © 2021-2022 hot.smart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亚洲在线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19456号-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