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湖湿地公园
2022年3月,我市启动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这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经之路。南昌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全力建设滨湖“水都”、生态“绿谷”、美丽“蓝带”,努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山水名城、生态都市”。
八一大桥高架上姹紫嫣红的月季点缀蓝天,城区十字路口红绿灯等待区大片的白晶菊引人驻足,人民公园北侧整墙的翠绿为行人驱散暑气……伴随我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坚实脚步,南昌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特色得以充分彰显,一座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生态之城愈发清晰。
(资料图)
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在《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以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对市域绿地系统、都市核心区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绿道、古树名木保护以及低影响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并结合南昌市城市建设重点,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南昌市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禀赋,构建“一湖三脉,两屏多廊,蓝绿交织,人鸟共生”生态整体格局。以绕城高速和水系为依托,形成内外环状绿带、郊野公园、河湖湿地、城市公园体系,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衔接,完善大面积林地系统,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建设东西向绿廊及环城绿廊-绿楔体系,实现引绿入城,努力构建“揽山拥江、五廊入城、多脉织网”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控制保护城市绿地,不得随意“变色”,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绿化用地比例。
同时,南昌在城市公园建设上下功夫,让市民进一步共享绿色福利。“我市着重完善郊野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以及邮票绿地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辟地增绿,建设街头绿地,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服务半径要求。落实城市绿化用地,修建了赣江市民公园、九龙湖公园、朝阳江滩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艾溪湖风景区、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等多个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高质量综合公园。”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智慧园林股副股长王堃说。
2019年至2021年,南昌城市管理部门稳步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梯次打造城市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公园66个,其中新建公园45个,提升改造21个,新增公园面积1096.86公顷,为全市人民呈现了一个个精致精美的公园,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名城、生态都市画卷。
截至2021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其中绿化覆盖面积中适生乔、灌木所占比例满足78.2%;绿地率达4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0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建成区综合公园35个。
节地、节水、节财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逐渐增多;一些地方存在重复改造、高价建绿、对绿化树种反复更换等严重浪费问题。
为缓解这些问题,南昌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方针,按照“节地、节水、节财”三节原则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在尊重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在环境与立面上做文章。”王堃告诉记者,南昌八一大桥高架月季项目和机场路的中间绿化隔离带,将绿化从平面转变为立体,丰富了城市建筑的形状和轮廓,也丰富了市民的视野。
立体绿化既减少了“绿”的占地面积,又能丰富城市空间的色彩和层次,创造生动的装饰效果。同时,还能吸收环境中的热量,降低空气中的温度,从而改善小气候,局部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园林绿化要走好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节水型绿化技术是必然选择。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采取雨水回收、中水和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
开源的同时,还要节流。“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我市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八一大桥上的月季自动滴灌系统实现了大部分时间月季的‘自给自足’,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园林工人的工作量。”据王堃介绍,该高架月季养护已成为节约型园林项目的示范。
做好生态修复文章
南昌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6月10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南昌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的称号,代表一座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常委会批准后给予认证的。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全球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的创新举措,旨在促进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
南昌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9.87%,湿地资源禀赋优越,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美誉。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交错;东湖、西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军山湖、青岚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如明珠点缀。2018年全球开启了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南昌自2019年正式申报全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此次与合肥、济宁、梁平、盘锦、武汉、盐城共同入选。
南昌还是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候鸟栖息地。核心区位于新建区的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昌高新区的鲤鱼洲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等鄱阳湖滨湖地带,每年入冬都会吸引各方候鸟爱好者前来观赏。而东湖区扬子洲水域,更有江豚拖家带口扎堆出现。白鹤、江豚这两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南昌结缘,印证了南昌生态环境的独特魅力。
近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也来为南昌锦上添花,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生物多样性,肯定了我市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目前,全市建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5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县级湿地保护区。多层级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较好地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
山青,水碧,树绿,天蓝,共同构筑了南昌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接下来,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让“城市生态化”成为南昌最亮眼的“名片”。
(南昌日报记者刘彤/文马悦/图)
标签:
2022年3月,我市启动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这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经之路。
2021年初,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探索推出“幸福圆桌会”机制,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摆在桌面上,让干部...
日前,省内多地迎来强降水天气,6月19日7时30分,江西省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气象...
6月16日,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经营卤制品的谢女士收到南昌市燃气集团开通用气的通知。让谢女士没想到的是,...
6月18日以来,气象部门接连发出暴雨蓝色、橙色、红色预警,为切实做好防汛应对工作,南昌市防指6月19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