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西湖区做实“兜底”保障精准帮扶困难群众

  • 2023-03-16 11:11:52 来源:南昌新闻网

织密救助网格 统筹救助资源 “加码”救助政策

一座城市散发的温度,困难群众最有感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见到在西湖区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的王文泉已是下午4点多,听说记者想了解关于他们受救助的事,他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孤寡老人,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区里不仅帮我申请了福利院的集中供养,在去年的一场大病中,还安排了专职陪护员前往医院照料我的生活起居,真温暖啊。”说到这儿,年过古稀的王文泉眼中泛起了泪光。

近年来,西湖区不断完善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突出制度创新,强化主动服务,做实“兜底”保障,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交出暖心答卷。

常态监测实行“政策找人”

2022年5月的一天,家住西湖区年仅40岁的居民帅菁蓉突然倒地。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的她想不到,自己竟会因突发脑出血而住进ICU,帅菁蓉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丈夫王强根外出打工,作为城镇困难群众,虽报销不少,但看病费用还是让夫妻俩压力巨大。

“我们给所有的亲戚朋友打电话,还在网上平台发起了众筹,但效果并不明显。”帅菁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深深地叹了口气。就在发起网上筹款的第二天,王强根却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他是西湖区民政局社会服务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筹款平台上看到了求助信息,问是否需要帮助。”王强根告诉记者,当得到他肯定的回复后,工作人员立刻核实了其爱人的病情和家庭基本情况,第一时间帮助申请了大病保险和医疗特别救助,提高了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实现了“先保险后救助”。

为了织密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的大网,真正实现只要符合标准就“一个都不能少”,西湖区民政局组成了由民政人员、社区人员、志愿者共200余人的常态化监测队伍,通过接受申请、入户摸排、关注互联网求助信息等方式,时刻关注城镇困难群众生活,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一张网’的监测模式,让我们能更加精准地帮助每一位困难群众。”西湖区民政局局长余丛晖介绍,为织密救助网格,提高救助率,西湖区将所有在册困难群众纳入监测和年审范围,实时了解变化情况。

“物质+服务”暖心更贴心

“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不能仅仅是简单给予物资救助,更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救助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困难群众不仅暖身,更要暖心。”在守护困难群众的道路上,西湖区自我加压,以“服务类”的社会救助方式为方向,实现“物质+服务”的类别化、差异化救助服务方式。

家住解放西路4号的傅蓉因身体残疾每月享受低保救助795元及残疾人护理80元,但因自身原因,性格孤僻偏执且长期居家不出。“通过社工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傅蓉热爱学习,有文化基础,还曾学习过CDR平面软件设计,为此,我们从她的优势视角出发,积极帮她链接培训就业资源,提供市残联主办的残疾人线上客服培训等就业信息。”西湖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救助中心主任陈巧告诉记者,现在的傅蓉干起了线上售后工作,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将单靠政府“输血”变为自己主动“造血”,逐步走出了自卑自闭的环境,逐渐变得开朗、乐观。

统筹救助资源,把力量聚起来,西湖区将社会救助工作由政府单打一的“独角戏”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发力的“大合唱”。

“困难群众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为此,我们加大了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对接各类社会资源,发挥街道社工站的作用,重点关注社会救助对象、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众等群体,分门别类列出需求‘菜单’,通过‘你点我供’,建立服务对象需求档案,提供政策咨询、需求评估、心理疏导、关系调适、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余丛晖表示,“物质+服务”的救助新模式,实现了从关注困难群众物质需求向注重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转变。

救助政策不断“加码”升级

“多亏了政府帮我申请特困人员救助,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再也不会因看不起病而愁眉苦脸。”患有多囊肾尿毒症多年且无收入无子女的夏尉凤生存一度陷入困境,丁公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工作人员得知其患病情况后立即陪同前往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并于去年6月将夏尉凤由低保户转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转为特困人员后,每月不仅有1120元的补助金,看病费用90%以上都是政府埋单,负担减轻了,身体也跟着变好了,曾经的愁容变成了笑容。”夏尉凤笑着说。

为兜牢城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今年以来,西湖区全面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855元/月/人,人均补差标准达到540元,另外,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执行,达到了1120元/月/人。截至2022年底,发放特困供养生活补贴134.85万元,发放护理补贴89.69万元,低保金2464.45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经费,西湖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失能1480元、半失能370元、自理185元标准安排照料护理经费,实现了特困人员失能护理服务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该年度享受医疗救助住院待遇1328人次,医疗救助住院支付430万元。

加大城镇困难群体脱困解困工作,在对城乡低保、特困、低收入救助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通过救助政策红利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力度;利用市、区的社会救助基金开展个案精准救助,妥善解决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或者政府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家庭……在政策惠民上做“加法”、在救助门槛上做“减法”,西湖区用一项项硬核措施织就一张严密的兜底保障网,让社会救助照耀到每一个角落。(全媒体记者刘宁昕)

标签:

推荐阅读

西湖区做实“兜底”保障精准帮扶困难群众

近年来,西湖区不断完善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突出制度创新,强化主动服务,做实“兜底”保障,托...

环球观点:【文明村镇创建】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 倡导绿色生活

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垃圾分类进一步融入居民的生活,近日,红谷滩区卫东街道卫东村...

当前速看:南昌已处罚车窗抛物行为112起

针对车窗抛物行为,南昌市城管执法、交管部门在相关出租车公司开展联合宣传教育活动。

世界快资讯:红谷滩区多举措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截至2023年2月,全区经营主体总量76652户,列全市各县区第5,其中企业40364户,列全市各县区首位。

世界热点评!【争分夺秒拼经济】520park婚恋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南昌浪漫的地方在哪里?作为我省首个集齐婚恋主题全系业态的创意园区,520park文创公园当属其中之一。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在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