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南昌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 2023-08-19 21:10:25 来源:南昌新闻网


(资料图片)

南昌新闻网讯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货运、水运物流、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为我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内外联通 加快健全物流通道

近日,一列满载汽车零部件、轮胎、陶瓷餐具、大屏显示器等货物的中欧(亚)班列,在南昌县向塘国际陆港整装待发。这批货物将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伊吉克、梅杰乌、索罗科瓦亚等城市。

我市坚持内外联通,不断拓宽对外运输通道,先后开行全省首趟JSQ6汽车整车出口国际直达专列、全省首列进出境“铁路快通”中欧班列等,初步形成“9条国际直达+9条铁海联运”的格局,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提高南昌国际陆港通关时效、压缩班列通行时间,以前本地货物通过转运到中亚可能需要15天左右,现在通过中亚直达班列只需9天左右。”向塘铁路口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嘉珉说。据了解,今年1-7月,南昌国际陆港开行外贸班列920列、65526个标箱、货值约16.997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97%、71.72%、70.05%,为我省制造的优质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低价、便捷的大通道。

为加快健全物流通道,一批批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我市确定了龙头岗港区、姚湾港区在内的疏港铁路专用线方案,并纳入《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南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此外,不断完善联运模式,努力推进南昌港东新港区姚湾作业区综合码头项目,积极打造区域腹地货物经铁路运输至南昌国际陆港,铁路、公路短驳至姚湾码头装船,经赣江、长江航道至上海港及江苏沿江港口,换装国际海运船舶的联运模式,不断提升公铁水联运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公路、铁路、港口运输衔接转换效率和水平。

扩产增量 完善冷链物流节点布局

成排的冷链运输车加紧装货,运送货品的货车来往穿梭……走进位于南昌综保区的万科万纬南昌昌北冷链园区,感受到一股冷链物流“热”起来的新气象。记者随后进入到单层高密度高标立体冷库现场,接近6层楼的高度让人一眼看不到库顶,大型钢架整齐排列,上万吨的储备品摆得满满当当。

据了解,万科万纬南昌昌北冷链园区是我省规模最大的高位货架冷链物流仓储中心,依托水、陆、空的交通区位优势,兼具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去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填补了南昌综保区冷链物流的空白。“今年上半年,我们企业增资产、扩投资,将2号库打造为全自动化立体库,拥有34组自动化货架,实现无人操作,效率大大提升。”万纬南昌昌北冷链园区安全质量负责人杨开告诉记者。

2022年南昌市冷库容量约280万立方米,冷库容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省约60%以上的肉制品和50%以上的蔬菜通过南昌冷链集疏运体系配送发往省内各地。同时,我市依托存量设施布局建设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整合集聚冷链物流资源。在位于南昌向塘标准化冷库项目现场,一台台制冷设备已经进场,正在准备开始集中安装。目前,冷库项目1号、2号普库准备投入使用,3号、4号冷库主体完成80%,5号、6号冷库正在安装制冷设备,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承担数百万吨动物蛋白、农产品等物资的调拨、储运储运,包括冷链食品智能加工。

目前,南昌已获得国际陆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块“国家级”招牌。“接下来,我们还将把握机遇,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资源,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推动与省内外物流枢纽等节点形成有效互通,为推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市发改委服务发展科科长罗梦颖说。(全媒体记者 万玲/文 马悦/图)

标签:

推荐阅读

南昌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公路物流、铁路物流、

南昌市政务外网企事业单位安全接入工作顺利开展

近日,市数研中心与省电信公司合作建设了电子政务外网企事业单位安全接

青山湖区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8月18日上午,2023年青山湖区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举行,聚焦青山湖区预

“南昌文旅一卡通”为南昌文旅行业加快发展造势赋能

作为政府主导、景区联合、市民受惠的惠民工程,“南昌文旅一卡通”自20

2023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始申报

我省开展2023年度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工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在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