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出台《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行动方案》,着力解决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政策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我省提出,扩大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有效供给。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研究制定江西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做到内容无缺项、目标全覆盖、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
扩大普惠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一老一小”等普惠服务供给,构建政府广泛支持、市场深度参与、群众积极消费的多元化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吉安等地开展“一老一小”试点建设。
发展社区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便民服务设施、商业服务网点辐射所有城乡社区,推进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推动各设区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等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新余市开展先行先试。统筹城市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扩大网点规模,完善网点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改造提升一批便民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允许市场主体租赁普通住宅
设置社区服务网点
我省提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站)、微型消防站、体育健身设施、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家政服务点、维修点、便利店、菜店、食堂以及社区教育、公共阅读和双创空间等。到2025年,日间照料机构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在50%的社区建成普惠托育中心。
完善重点人群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等改造。对特殊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广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人用品配置清单。积极申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及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加快健全完善社区儿童之家和校外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家庭托育网点。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配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动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
坚持确保安全、服务规范,鼓励利用闲置、废弃等存量建筑资源改造社区服务设施,允许市场主体租赁普通住宅设置社区服务网点,提供社区群众急需服务。
积极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
我省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形成一批标杆化服务标准,推动江西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研发智能数字化终端,通过预约服务、无接触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
积极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在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家政、体育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服务品牌。打造“陶溪川文创街区”等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和企业品牌。扩大“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等“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效应,持续做好武功山帐篷节等特色旅游活动。继续办好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全国农耕健身大赛、玉山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定南足球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培育“中国中医看江西”、宜春“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等康养品牌。
到2025年开展150万人次
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高质量人力资源培养,推动生活性服务企业大力实施产教融合,联合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训,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达到国家要求的优先推荐纳入国家培育库。鼓励全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增设健康、养老、家政等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或技师学院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3500余人。
依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生活性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逐年扩大生活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到2025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建设3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推动养老、育幼、家政、体育健身企业员工制转型,对符合条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员工制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
我省提出,培育强大市场消费需求。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宜春市、九江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发展,聚焦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依托中医药、生态环境等富集资源,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拓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场馆运营和健身指导等服务,促进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会展等衍生新兴业态发展。
实施“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融合工程,依托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开发创新陶瓷文化旅游新产品;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瑞金、于都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庐山、三清山、三百山、武功山、鄱阳湖、滕王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新产品。推动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重点在庐山、井冈山、丫山、明月山、龙虎山、樟树等地打造一批特色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实施体育服务精品工程,促进运动康复、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等发展。到2025年,全省建成1-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争创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支持南昌市建成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
我省提出,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支持南昌市建成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赣州市、九江市、上饶市、宜春市、萍乡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赣州市、吉安市、萍乡市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消费中心;九江市、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依靠自身特色优势,分别打造环庐山旅游消费中心、世界陶瓷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国际戏曲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全国道教文化旅游消费中心、七夕爱情文化旅游消费中心。
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到2025年,力争新增2家以上全国百亿商品交易市场,推动改造提升8条左右省级商业街区,办好赣菜美食文化节,培育1-2家全国连锁餐饮企业、10家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餐饮龙头企业,打造10条左右省级特色美食街。加强县级和特色小镇消费区梯队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到2025年,确保全省每个县打造至少1个以上县域消费集聚区。
(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跃强)
标签:
积极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在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家政、体育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服务品牌。
连日来,安义县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全面优化流程服务,督导企业...
全面实行线上办,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切实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办事的协调员。
“感谢工会为我购买的职工互助保障,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最真切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参加...
4月6日,记者在九龙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西岸梁场已完成,正在进行预制梁制作;东岸预制梁场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