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刚过不久,气温不断攀升,昨日我市气温直逼40℃,面对似火的骄阳和袭人的热浪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但有那么一群人,不畏酷暑养护病害公路,只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乡村稻田间跪趴着清理淤泥杂草,助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丰收;在翻山越岭中日行万步,只为守护那一抹青绿;在湿地湖泊中背着厚重装备,全力保护珍贵的自然生物……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惧高温酷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用无畏坚守绘就出夏日里最美风景线。
连日来,记者走近这群“最美坚守者”,记录下他们用汗水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保供水“战士”:
(资料图)
防干旱将水量合理分配到需水之处
7月25日早上9点,记者看到,南昌县赣抚平原水资源保护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睿正站在银三角春溪村附近的渠道上查看水位情况。他眉头紧锁,豆大的汗珠沿着额头流下,汗水早已浸湿了上衣。
赣抚平原南昌县灌区内共有干渠4条,分支渠共15条,灌溉面积达50余万亩,受益人口近百万。现正值夏季双抢时节,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赣抚平原南昌县灌区的用水形势十分紧张,尤其是灌区渠系末端的水量比较吃紧。
面临当前严峻形势,如何统筹调配好水量,保障好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是南昌县赣抚平原水资源保护中心的首要工作。
早上8点,张睿就熟练地打开办公桌前的电脑进入网站查看分析当天的水位情况。各干渠进水闸开度多少、各观测点水位高度多少、上下游水位差如何……这些都是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沿线群众的用水反馈情况怎么样?”“节制闸、泄水闸调控到位了吗?”“分水闸口启闭状态如何?”分析完水位情况,张睿又向下属各干站仔细了解各沿线闸口整体情况,随后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对灌区闸口启闭进行调度,将水量合理分配到需水之处,避免水资源浪费。
早上9时,张睿便带着抗旱专班的技术人员来到了渠道上。头顶着炎炎烈日,张睿身穿蓝色“河小青”背心,跪趴在沿线渠道边,仔细查看渠道分水口开合情况,检查有无杂草堵塞。
“要保障好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安全,适时启动‘轮灌’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我们还要落实好河湖长制的工作要求,向群众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张睿一边查看分水口,一边跟同事探讨对策。
因为现在是双抢时节,为确保每处农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南昌县赣抚平原水资源保护中心成立了抗旱保供水专班,在县域范围内开展“抗旱保灌行动”。“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南昌县境内133公里骨干渠道堵点进行了全线排查,排查后共清理渠道15公里,抢修渠道漏水点20余处。”张睿告诉记者,他们时常需要面临抢险工作,所以会适时启动24小时巡查制度,定人定责定段对渠道沿线进行巡查。
安排好调度工作后,张睿和同事来到银三角春溪村,查看农业灌溉用水情况。
“现在用水啥情况?水稻产量还行吗?晚稻用水够不够?”在春溪村一处稻田,张睿详细询问当地村民种植和用水等情况。站在稻田中,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不一会衣服就完全被汗水浸透。而对于这种情况,张睿和他的同事早已习以为常。“现在是用水高峰,事关农民的‘粮袋子’,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哪一段存在淤堵、水量能不能满足农户用水需求、有没有用水矛盾,这些我们都要掌握好处理好。只要整个灌区供水运行稳定,农民用水需求保障了,我们即使再辛苦也值得。”张睿笑着说。
巡查完春溪村的分水闸口,张睿和他的同事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检查,而这样的工作,他们近期每天都在进行。
同样在高温下坚守的还有刚来单位不到一年的退伍转业军人李鹏以及他的专班同事们。
“每天清理渠道的淤堵对我们来说既是锻炼也是学习,因为在劳动的同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灌区的情况。”李鹏一边说着,一边拿着铁耙一点一点地挖去沿线渠道的杂草淤泥。汗水在他的脸上不停往下淌,直到清完一段才直起身子擦擦汗。望着清理后变得畅通的渠水,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高温天气不仅“烤”验着他们的意志,更考验着他们的敬业精神。高温下,这一群保供水“战士”们默默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群众用水安全,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林场护林员:
防林火用脚步丈量守护的每寸山林
在南昌县南部,黄马乡境内,白虎岭林场如一只头西尾东的大虎,横卧在抚河西与赣抚平原总干渠北的交界处。白虎岭林场由白虎岭、樟木岭、狮子山、高子岭等十余座山峰组成,是南昌县唯一的丘陵。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室外温度逐步攀升,记者来到白虎岭山下,由于四周没有风,哪怕站着一动不动,滚烫的空气也仿佛能把人“蒸熟”,不一会儿身上就开始不停地冒汗。
走进白虎岭,山上林木茂盛,尽管在密林里穿行有树木遮阴,晒不到太阳。但在外面太阳的炙烤下,树林里的凉气正在慢慢被“加热”成热气,整个山林让人感觉异常闷热,如同蒸“桑拿浴”。就在这个“大蒸笼”里,记者遇到了正在巡山的白虎岭林场护林员吴友珍。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随着一声声喇叭声由远及近,吴友珍大汗淋漓地从树林里钻出来。只见她身穿护林员制服,手臂上戴着“森林防火”字样的红袖套,肩上扛着灭火拖把,拖把杆上挂着扩音喇叭,手里拎着一大瓶水。
吴友珍今年55岁,从2006年成为白虎岭林场的一名护林员至今,17年来,除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她几乎每天都坚持巡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守护这片山林。“这段时间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森林防火一刻也不能放松。”吴友珍告诉记者,夏季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她和同事们每天8点多就进山巡逻,中午下山回家吃口饭,换身干爽衣服,下午2点多继续巡山,晚上回家又是一身湿衣服。“巡山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防火,沿途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见人就提醒他们严禁带火种入山。其次是防盗采,遇到盗采情况当场制止并上报。此外,还要留意病虫害的发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白虎岭山顶海拔180多米,是这一带海拔最高的地方,吴友珍一路巡山到达山顶花了近四十分钟。登上山顶后,她身上的制服早已经湿透,衣服后背已经结了一层白色的“盐霜”。吴友珍四处观望,仔细察看有无异常情况。“每天巡山的里程大概30公里,时间8个小时左右。其中,有一半的时间可以骑电动车在林间小路上巡逻,还有一半时间只能徒步登山,每天至少得走上一两万步。”吴友珍说,因为长期在山路上骑行电动车损耗大,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换了几辆电动车。
尽管工作辛苦,但无论是夏日的酷暑,还是冬天的严寒,吴友珍和同事们都坚持每天巡护到位,不留任何死角,用脚步丈量着自己守护的山林里的每寸土地。“这么多年,我们林场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和偷盗林木事件。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绿色森林,累一点、苦一点没什么。”吴友珍说完,甩去头发上滴落的汗水,喝了一大口水,扛起灭火拖把,挂上喇叭,继续向山林深处走去。
湿地巡护员:
防盗猎鸟群安然嬉戏是他们的心愿
位于鄱阳湖畔的南矶湿地,一直都有“候鸟天堂”的美誉。7月25日一早,记者来到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一支由6人组成的“巡护小分队”正冒着高温在观鸟台上进行鸟类监测,双肩背包里装着的单筒望远镜、三脚架等10余公斤装备压得他们汗水直淌。
“本次监测共记录到鸟类18种,共计900羽,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鹞。”据了解,巡护员们会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开展一周2次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在与“巡护小分队”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在观鸟台上进行鸟类监测以外,救助受伤天鹅与麋鹿、医救中毒小鸟、阻止盗猎行为发生、保护自然宣传等都成了巡护员工作的日常。
“夏季湖面气温非常高,这给需要进行湖面作业的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记者注意到,在这支“巡护小分队”中,有一位皮肤黝黑的巡护员段漠山,年仅36岁的他巡护工作已经干了9年,他将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南矶乡,保护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湖面都遍布他的足迹和身影。
走近巡护员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不断克服重重磨难,最终因热爱成为了一方湿地的“守护神”。保护区占地总面积达333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内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么大的区域里进行巡护工作,观察是否有天网、投毒之类的盗猎行为,是否有鸟类需要救助,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于是早上五点,段漠山喝了几滴“十滴水”,收拾好装备,带上一天的干粮就从保护站乘三轮车前往北深湖的停船点,开着放在基地的巡护船,在高温的湖面上一待就是一整天,下午两点最热的时候,蒸腾的热气甚至熏得他睁不开眼睛,即便如此,段漠山仍坚持完成当天的巡护任务。
“每当我在巡护过程中发现受伤的候鸟,就止不住地心疼,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救护成功并放飞它们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内心的自豪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段漠山深有感慨,在开船巡湖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即使再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记得有一次,段漠山看见一只飞不起来的小天鹅落在湖面上,赶忙停下巡护船将小天鹅抱在怀里返回岸边码头,第一时间将它送去救治。“后来我们又将它带回南山管理站休养、照看了几天,这期间巡护员们一有时间就会去偷偷看它,最终小天鹅痊愈后,我们放飞它时反倒舍不得了。”段漠山调侃道。
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可户外依旧闷热,土壤和湖水在白天吸收了太多热量,都在此刻释放。巡护员们神秘地告诉记者,他们要去摸清保护区内两栖和爬行类动物的“家底”。“因为两栖类动物依靠湿润的皮肤进行呼吸,身体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剧烈的阳光下,通常在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两栖类动物的调查要在夜间进行。”段漠山说,“夜间能见度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增加了调查难度,为了顺利开展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我们需要身穿长衣长袖、脚踩笨重水靴,随身携带照明设备、为‘打草惊蛇’准备的探路棍和调查记录用到的工具。虽然这些工具携带麻烦,穿上长衣水靴更是感觉又闷又热,但这却让我们避免了蚊虫蛇蚁的袭扰,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护这里的生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环境越变越好,鸟群安然嬉戏,是我们每一位巡护员的心愿。”
公路养护工:
防事故保障每一条道路顺利畅通
这段时间,有着常人避之不及的高温,但却是公路养护工们工作的“黄金期”。昨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新建区的S216线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一台沥青摊铺机轰隆作响,热浪裹挟着沥青挥发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四五名身穿橙色马甲的养护工正手握铁锹,对着滚烫的沥青或推或铲,将其摆弄平整,为接下来的压路机作业做好准备。
“高温天气是公路建设养护的极佳时机,既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又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现场,施工单位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S216线路面修复养护工程项目经理徐龙根边走边对记者说,“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碾压以及施工完成后对温度都有要求。像沥青摊铺温度一般要达130℃,沥青摊铺的效果才好。碾压的温度大概要在120℃左右,到终压则要将温度保持在70℃左右。”
交谈间,记者踩在一片摊铺了已有一个半小时的沥青上,行走中立即感觉到脚下沥青有些黏黏糊糊,与鞋底时有粘连。而停下后,又能感觉到阵阵火辣从脚底袭来。跟着徐龙根的步伐,记者走近刚刚摊铺好的沥青路面旁,随着“嘀——”的一声,手中测温枪提示音响起,“133.6℃”赫然出现在显示屏上。面对记者惊讶的神情,徐龙根却笑着摆了摆手,“这不算什么,我们每天都是在这样的高温下进行施工作业,早就习惯了。天气炎热,就不用担心沥青冷却结块,对我们施工来说反而是大有益处。”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公路质量,在沥青摊铺过程中,养护工人们需要手持测温仪,检测沥青路面的温度,尽管穿的是厚底耐高温的鞋,但站在沥青层上依旧能感受到烫脚的热气,测完就得赶紧下来。
9点20分,沥青摊铺机继续向前行驶,冒着白烟的滚烫沥青料倾泻在路面上,养护工胡长古和几位工人一起跟在沥青摊铺机后侧,将洒出路面的沥青重新清除修整,压路机紧随其后,伴着隆隆轰鸣声反复来回,把沥青铺料压得更加紧实。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胡长古觉得这点苦并不算什么,“干这一行说不辛苦是假的,但道路安全关乎生命,一旦路面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每次看到道路顺利畅通后,能够为周边居民出行带来安全、舒适、便捷,我就感觉这些都非常值得。”说话间,徐龙根衣襟上汗水的“领地”又扩张了一大圈。
记者了解到,除了路面养护,有时养护人员还要针对山路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在省道S106蛟万线,南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湾里分中心生产股负责人吴爱龙正和该分中心双桥道班职工一起在高温下对路旁的杂草进行修剪。记者了解到,路面保洁、水沟清理、设施维护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吴爱龙告诉记者,“不同道路情况养护方式也不同,结合山区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易发生塌方等情况,我们就会采用做挡土墙、挂网绿植、钢筋拉网等方式做好预防性养护,进一步提升公路抗灾能力。”(南昌日报记者赖海荣张瑞哲刘冕余文菁文/图)
标签:
大暑刚过不久,气温不断攀升,昨日我市气温直逼40℃,面对似火的骄阳和袭人的热浪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
破陋习,传新风。针对天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陋习,经开区蛟桥街道范家村,多年...
昨日,我市首届“最美军嫂”名单发布,钱姗等10位同志被评为“最美军嫂”。
7月26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按照《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县级初审、...
7月26日9时,省气象台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Ⅳ级为Ⅲ级应急响应。从7月10日开始,江西省气象台共发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