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城市中处处都是“八一”的印记和元素。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八一”的印记中成长、生活,耳濡目染的都是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传承的都是平凡而伟大的红色基因,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英雄城儿女的初心与使命。
(资料图)
每一块浮雕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周根保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是八一广场最为醒目的标志,高耸的钢枪和鲜艳的八一军旗,时刻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军旗升起的地方。1977年,为纪念南昌起义五十周年,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开工建设,1979年1月8日落成。2001年至2004年,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又实施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周根保担任当时改造工程的副总指挥。
谈及为何要改造纪念塔,周老告诉记者:“随着南昌城市建设的发展,八一广场附近的建筑物越来越高,相比之下纪念塔就显得有些矮小了。”为了使纪念塔更加挺拔,周老和设计团队反复琢磨,最终决定将塔高增加8.1米至53.6米,再对塔身从下往上逐渐收窄,让纪念塔更加雄伟、挺拔。
“为了突出红旗的飘逸感,红旗侧面每一个点都要磨成不同的高度,薄了要加水泥,厚的地方要用工刀磨,经过成百上千次打磨,才得出飘逸的红旗。军旗选用了颜色更为鲜艳的四川红色花岗岩,并按照实物设计增加了汉白玉旗边,使得军旗颜色更亮丽,更具飘动感,象征着革命红旗永远向前。”周老告诉记者,在改造的过程中,团队一直秉承“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的理念,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保留历史原貌。
“为了在八一广场上体现出更多的‘八一’元素,纪念塔两侧设置了以‘展示军史凸显江西’为思路的8块军史浮雕。每块浮雕都刻画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人民军队诞生与发展的辉煌瞬间。”聊起纪念塔前八块军史浮雕的历史意义,周老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这8块军史浮雕我去了12趟北京。”他告诉记者,“在确定了8块浮雕的主题后,我请来南昌市雕塑协会专家帮忙把我们的创意画下来。”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一个个伟大历史事件,周老带着浮雕设计图前往北京,请朋友帮忙召集雕塑专家反复琢磨研究,以严谨的艺术手法认真处理每一个人物和细节。定稿后,在北京烧制好浮雕的模具再运回南昌浇灌成型。每一幅静止的浮雕都表现出了极富动感的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神情,使得这些浮雕“有血有肉”,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告诉人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看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周老感慨地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每一块浮雕、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赋予后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奋进的火焰在新时代熊熊燃烧。”(南昌日报记者邬靓)
“脱下军装,我依然是南昌舰的兵”
刘新定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原163南昌舰的主炮,它的作战半径可达30公里……”在南昌舰景区,原163南昌舰主机站位长、南昌舰景区运维保障部经理刘新定向记者介绍,“脱下军装,我依然是南昌舰的兵,我要继续与南昌舰‘并肩作战’。”
2001年刘新定成为一名海军战士,登上了南昌舰的甲板。“刚上舰非常不适应,海上常有大浪,舰体颠簸,很容易晕船。”刘新定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作为一名负责舰艇动力保障的海军士兵,他当时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保障好其中一台主机的日常运行。“要监测温度、油压、气压等各项数据都在规定范围内。”记者跟随刘新定来到了他曾经的工作台,眼前狭小的空间内陈列着各种仪表,“舰艇工作时,内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刘新定说。
“2016年6月我从部队退役,当年9月我得知了原163南昌舰退役的消息,当时就感到鼻子发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刘新定说。这份不舍促成了他与南昌舰的“情缘”,后来他听说要选拔两名对南昌舰有感情、有经验的退役军人参与打造南昌舰景区的消息,他说服家人,举家搬迁,从河南老家来到了江西南昌,成为了南昌舰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很多国防重要装备的诞生地,南昌舰景区是南昌市展现海军文化、促进国防教育的重要窗口,英雄城的气概,通过这样的关联方式呈现出来。”刘新定告诉记者,脱下军装,他有了新的职责和使命,那就是保障好南昌舰各项设施,让更多人走进南昌舰景区,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南昌光荣的“八一”品牌。
每当有游客参观舰上的各项装备时,刘新定总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走进南昌舰,近距离感受中国海军的发展与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这里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打卡地’。”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刘新定未曾有过丝毫倦怠,“南昌舰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将用余生去守护它。”刘新定站在甲板上,看着昔日的“战友”,久久伫立。(南昌日报记者吴潇远)
用凝固的艺术赓续英雄城红色血脉
杜薇在讲解
走进南昌建军雕塑广场,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拾级而上,建军雕塑群在赣江之滨静静伫立,像岁月的缩影,又似历史的双眸,铭记过去、见证当下、遥望未来。
五年前,为献礼“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建军雕塑广场耸立而起。如今雕塑广场与赣江相映成辉,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在这里感受红色脉搏。
“尽管历史的云烟已经远去,但每次站在这些雕塑前向观众讲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我依然心潮澎湃。”南昌建军雕塑广场讲解员杜薇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昌姑娘,与众多南昌市民一样,她的心中一直烙印着这座城市的红色印记。“小的时候,我家就在牛行车站对面,这里是我玩耍的乐园,后来我看着建军雕塑广场一步步建成,再到2018年我成为建军雕塑广场的一名讲解员,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参与,为大家讲述我们英雄城所承载的革命传统、英雄史诗和精神伟力。”杜薇说。在做讲解员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加强学习,“伟人事迹、历史故事、革命精神,甚至是雕塑这门艺术,我们都要尽量去挖掘背后的内容、掌握新的知识。”杜薇表示,南昌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将其中的红色力量更好地传递出去。
雕塑是凝固的艺术,用雕塑语言来表达八一南昌起义的深刻内涵,借助城市公共空间来镌刻永恒记忆,为城市永续红色血脉,无疑是建军雕塑广场建设的初衷。作为建军雕塑广场雕塑设计主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孙伟曾说:“弘扬红色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历史责任与文化担当。南昌建军雕塑广场的建成,是时代文明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完美契合,是城市文化传承与文明价值传播的有效窗口。”(南昌日报记者张瑞哲)
深情讲述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故事
章子逸在讲解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常能见到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面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宣讲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战斗、生活的故事。来自珠市学校教育集团五年级的章子逸,就是其中的一员。
“进入大楼,我们首先来到序厅。映入眼帘的圆雕名为‘石破天惊’……”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大楼序厅,“小小讲解员”章子逸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正用心动情地为游客介绍着八一南昌起义的光荣历史,游客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饱含深情的讲解中,眼前也仿佛出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勇身影。
别看章子逸年纪不大,却已经在馆内积攒了3年的讲解经验。如今,无论是面对成年游客、旅游团队还是同龄的孩子,除了声情并茂的讲解之外,他还有着对革命历史传承的深刻理解。章子逸告诉记者,他的太姑奶奶就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我没有见过太姑奶奶,也没能听她亲自向我讲述革命故事,但当上讲解员后,我觉得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信念和初心,我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故事。”章子逸真诚地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位“小小讲解员”都是一颗红色的小火种。近10年来,像章子逸这样的“小小讲解员”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薪火不断。“目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未成年人志愿讲解服务项目已经辐射到南昌及周边地市80余所学校,从2100余名青少年中,选拔出400余名小志愿者进行培训,并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宣教科副科长林彦平介绍,通过打造小小讲解员队伍,在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使红色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南昌日报记者刘帆)
“让八一公园承载‘八一’主题与色彩”
唐白鑫
日前,记者来到八一公园,找到了“市民园长”唐白鑫,他正在公园内开展日常巡查,捡拾烟头塑料袋,劝阻不文明行为。“我很荣幸被推选为‘市民园长’,这既是一份荣誉和信任,也是一份期望和责任。”唐白鑫说,“特别是能成为八一公园的‘市民园长’,圆了我的八一梦。”
唐白鑫告诉记者,父亲以前是一名军人,从小就对他言传身教,让他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知道人民军队在这里诞生,作为一名南昌人他感到很自豪。他从小就住在八一公园附近,对这座以“八一”命名的公园有一种独特的情怀。
随后,八一公园拆除围墙、全天候开放,给管理者和志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上‘市民园长’的那天,我在朋友圈留言:庭前葵花弄清风,我与儿时又相逢。引来亲朋好友的纷纷点赞。”唐白鑫开心地说,“作为八一公园的‘市民园长’,我们将按照立足公园发展实际、全面改善公园环境、提升公园综合元素、加快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公园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尽心尽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环境治理、文明巡查等各项工作任务。”
“‘八一’已成为英雄城的特殊符号,铭刻在南昌人的记忆当中。如何让八一公园更好地发挥品质内涵和阵地作用,承载和展现八一主题与色彩,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唐白鑫表示,“例如多举办‘八一’主题的歌咏、书画等文化交流活动,挖掘打造具有‘八一’特质的标志建筑、区域等,不断展现南昌与众不同的魅力,让八一公园为红色主题助力,让红色主题为八一公园添彩。”(南昌日报记者李江敏)
教书育人,为“八一”二字争光
黄星
“我对‘八一’二字心存敬畏,更为自己是八一中学的老师而感到自豪。八一南昌起义蕴含的伟大精神,已经渗透融合到这座城市的‘血液’中。我一直努力尽到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为‘八一’二字争光。”八一中学退休老师黄星如是说。
黄星教书育人39年,曾教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担任过辅导员、乡镇中学教务主任、中学语文老师、政治老师,他自认为最光荣的,还是在八一中学教政治课。
当时,八一中学师生的校服都是军绿色。每天从八一中学的校门出入,看着八一中学的校训——“知书达礼、坚毅朴实”,耳熏目染,八一南昌起义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黄星做好教书育人的本分。最多的时候,黄星一年带6个班,每个班五十多名学生,他始终认真负责,对学生对教学一丝不苟,力求让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高。
胡倩文曾是黄星的学生,如今已参与工作。她曾经的日记本里还留存着黄星老师为缓解学生高考前压力,在课堂上即兴写的一首原创诗《致高考的你》:“江山胸襟阔,泥岸坼声欷。南望飓风猛,扶摇撼帝畿。”“看到这首诗后,同学们很受鼓舞,当年我们班很多同学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胡倩文说,“黄老师不但给我们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还时常教导我们,作为八一中学的学生,更要为‘八一’二字争光。他的教诲至今指引我前进。”
除了老师的身份,黄星还是南昌市作协、中国现代作协、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我特别研究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常会以这个主题写些诗作,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毕业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是南昌人,要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添彩!”(南昌日报记者万晓霞)
“用心用情用力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戴辉贤(左2)
“大哥,您血压有点高,千万要多注意休息。”7月29日,记者见到戴辉贤,是在湾里管理局幸福街道烈属徐小宁的家中,他正带着联勤部队908医院的医生,来给老人进行全面体检、提供健康咨询。临走时,仍不忘叮嘱一句,“有什么问题,您第一时间打我电话,我随叫随到!”
戴辉贤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一名“老兵”,像这样的“上门服务”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烈士们牺牲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帮烈属做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因为赶着去看望下一户优抚对象,戴辉贤的步伐很快、喘着粗气,但言语和眼神中透露出一份坚定。“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好的政策给他们送到,把好的服务给他们送到,关心关爱温暖他们,让他们遇到困难愿意给咱说。”戴辉贤说。
当问起戴辉贤为何能多年如一日把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当亲人,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时,他腼腆地笑着说:“我自己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我,无论在哪个战线,都要发光奉献,践行初心使命。对我来说,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把退役军人和烈属服务好,让他们在就业、养老等各方面感受到关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社会营造尊崇退役军人、爱护烈属的良好社会氛围。”
不止拥军优属,戴辉贤还是军地融合的“联络员”。
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后,都是戴辉贤最忙碌的时候。“要集中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官兵训练、生活条件,还要组织一些篮球友谊赛、登山比赛等活动,加强军地军民联系,升华军政军民感情。”戴辉贤告诉记者,“有时候忙起来,吃饭都顾不上,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要生命不息,我就会拥军不止!”(南昌日报记者殷思萌)
标签: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城市中处处都是“八一”的印记和元素。
为献礼建军95周年,记者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了解到,该馆于今日推出《欢庆胜利》数字藏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统一部署,推进我市智慧教育招考,...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唱响“八一”品牌,培育时代新人,探索红色教育新模式,昨日,“五彩...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提升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社会知晓度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