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环球信息:“这座城”让你通过老照片回望“老南昌”

  • 2022-08-27 06:07:29 来源:南昌新闻网

南昌新闻网讯825日,由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昌市档案馆、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南昌日报社共同策划的“这座城——世纪影像南昌”大型图片展在江西省美术馆开展。六大篇章共计300余幅作品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艺术家代表们和市民驻足观看,为南昌城带来一场影像文化盛宴。值此之际,本报记者特邀南昌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就大型图片展中展出的老照片进行解读,在老照片里回望“老南昌”。

826日下午,在南昌市档案馆2楼办公室,市档案馆教育宣传科科长胡玲正在整理部分馆内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都是馆里的宝贝,其中有很多已经是孤本,拍摄内容大都是老南昌原貌,包括建筑、街道以及一些曾经的市民生活场景等等。”面对记者的到来,胡玲一边招呼,一边进行着老照片最后的梳理工作,“在‘这座城——世纪影像南昌’大型图片展筹备前期,我们便启动了老照片筛选工作,在馆藏的老照片中,初步甄选出千余幅符合条件的照片交给了展览筹备组。”


(资料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干净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叠封面精美的相册,打开一看,百余张老照片被妥善放置其中这些照片大小不一,有单人的、合影的,有风光照、生活照,可谓五花八门、式样繁多,拍摄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

照片上:20世纪80年代的赣江滩涂,几艘渔船停靠在江边,不远处是八一大桥;20世纪90年代的胜利路步行街,来往市民络绎不绝,行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20世纪90年代的南昌火车站,泛白的照片映衬出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车站招牌……那一张张老照片,好似电影胶片里的一帧帧画面,连贯而清晰。浏览的过程,就是回放南昌城原汁原味的过往,寻觅南昌人逐渐远去的记忆。

赣江两岸的见证者——八一大桥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段岁月,封存着一段记忆。看到它,瞬间让你穿越时空,梦回当年。“这张八一大桥的照片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桥先后被维修了四次。大桥的修建史,也是南昌城市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胡玲向记者介绍,“19544月,南昌市建设局提出《南昌市八一大桥改建永久性桥梁计划任务书》,经中南财经委员会批准,决定将原桥改建成现代化的城市、公路两用桥梁。图片上的‘八一大桥’,便是那时候设计的,1955117日动工,次年1115日恢复通车,1957130日全部竣工。”

顺着胡玲的指尖,记者望向20世纪80年代的“八一大桥”,一种年代感扑面而来:桥头一辆公交车往江对岸驶去,几名市民骑着自行车正准备上桥;彼时的“八一大桥”并不宽阔,桥上有行人、有农用三轮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赣江对岸也相对荒芜,远远望去不见房屋。

改革开放以后,南昌经济日益发展,南来北往的交通量大幅增加,原先的八一大桥已不堪重负。20世纪90年代初,南昌市着手规划“一江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兴建新八一大桥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1995329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确定建设新八一大桥。

1995115日,新八一大桥动工兴建。新的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八一大桥,它同时也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为南昌最长的一座斜拉索桥。”胡玲介绍道,“1997929日,大桥建成通车。照片上的老八一大桥也从此成为过去,留在照片的光影里和老南昌人的回忆之中。”

不变的城市名片——八一广场

伴随着指尖的翻动,时间来到了1997年的“八一广场”。“彼时的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的四块大草坪承载着许多南昌人的回忆。每当夜幕降临,南昌人便会齐聚于此,大人们在草坪上避暑闲聊,孩子们跑来跑去,嬉戏玩闹。”胡玲端起相册,指着“八一广场”老照片介绍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八一广场作为南昌标志性建筑,都承载着南昌人大量的情感,也是南昌对外的城市名片之一,许多来南昌的游客,都会专门前来打卡,合影留念。”

1997年的“八一广场”照片有点泛黄,人与景略显模糊,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在空中飘扬;广场周边的八一大道不像如今这般宽阔,却也是车水马龙;不远处的几栋高楼在蓝天白云之下熠熠生辉,绽放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色彩。

英雄城的魅力,在岁月的洗刷中历久弥新,她的精神,历经岁月流转依然屹立不倒,依旧为如今的我们所见所感,并以之为旌旗,前行不息。今年7月,南昌日报社的部分摄影记者与南昌市摄影家协会的一些摄影家相约,在同一个地点、同一角度拍下了2022年的八一广场。如今的八一广场,除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上飘扬的军旗外,已出现了太多的变化——四块大草坪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地板和郁郁葱葱的绿植;广场周边的八一大道宽阔无比,车辆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向远处望去,高楼耸立,赫然一幅现代都市新画。

出行记忆——南昌火车站、公交车

火车站是一城市的地标、名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南昌就有了南昌站,同时开行了到杭州的旅客列车。”胡玲向记者介绍道,“1959年,南昌站站房扩建,在原站房上加高一层,增建天桥一座。我们所看到的这幅老照片就是扩建后的南昌站。”

记者看到,在这张照片上,一幢二层楼的站房被刷成白色,站房正中心上方有三个红色大字“南昌站”。广场上停着一辆汽车,还有一些拎着行李正在赶路的旅客……“这幅照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是1996年老南昌站重建之前留下的仅有的几张照片之一,很有历史价值。”胡玲介绍道。

说起交通,在老南昌人记忆深处的还有曾经南昌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无轨电车。“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南昌市民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就是这种无轨电车,每次到站时售票员的提醒声,想必是不少人的回忆。”胡玲指着老照片中的电车告诉记者。记者看到,黑白照片中一辆公交汽车停驻在路旁,与现在的公交车不同的是,车顶上有两根天线连接着空中悬挂的电线。照片中马路两边都站满了市民,马路左侧,公交车旁市民正在有序排队等待着上车。

72年间,从木炭公交车到无轨电车,从新能源空调车到双层巴士,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村庄,南昌的公交线网已经覆盖了三县六区和湾里管理局,并延伸至永修、丰城,南昌百姓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记者 欧阳雨婷 胡萧/文 杨紫韬/图)

标签: 影像南昌

推荐阅读

环球信息:“这座城”让你通过老照片回望“老南昌”

“这座城——世纪影像南昌”大型图片展在江西省美术馆开展

快资讯丨采茶戏《南瓜记》亮相玉茗花戏剧节 200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日前,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新排采茶戏传统经典剧目《南瓜记》登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舞台并首次进行现场网...

全球观焦点:江西针对旱情下发《指导意见》:要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随着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江西省旱情不断发展蔓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提前进入低枯水期,抗旱救灾形势日益...

【环球时快讯】高温天里市民“菜篮子”无忧

连日来,我市气温居高不下,高温预警连续发布,这给我市“菜篮子”供应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天天热推荐:来自重大重点项目一线的报道|云溪水治理工程全面完工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云溪水河道水质从原来的黑臭水体水质,已稳定转变为V类水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在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教育